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公示公告

以生态绿色理念建设贵阳地铁——贵阳轨道交通深化落实“绿色+”理念综述

发布日期:2016-10-24

字体:

文/图|孟又新  周 静  廖 行  吴 昊

“你好,请问地铁施工的时候,你们会采取什么措施降低噪音和振动影响”。从8月中旬开始,市轨道公司对3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第一次公示,每天都会接到许多市民的电话,大家都十分关心地铁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如何降低对市民的影响。作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中公共交通的主要支撑,贵阳轨道将“生态地铁”的理念,贯穿整个规划、设计、建设和今后运营的全过程。

 

绿色设计  保护好宝山路上的梧桐树

竭力保护原有生态,尽量减小对交通造成压力。“生态地铁”不是口号,是贵阳轨道从设计之初就贯彻的理念。

宝山路上连绵的两排高大梧桐树,让这条贵阳人口中的“外环路”,成为夏日骄阳中的一条绿色长廊。贵阳轨道2号线在线路设计和站点布局上充分考虑到保留这些梧桐树,坚持采用暗挖施工工艺。暗挖法施工,就是在道路外寻找场地,先施工竖井,再通过竖井从地下施工地铁车站。这种工法不需占用地面道路、不需大面积的对地下管线进行迁改,最关键的是不需对地面道路树木等地上设施进行迁移。唯有如此,才可最大限度减小地铁施工对地面交通的影响,避免对道路两旁这些成型梧桐树的破坏。

 

科学施工  降低噪音  减小震动

市轨道公司在施工安排、运输方案、场地布局等活动中,精心优化施工组织,将噪声、震动对市民与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限制夜间进行高噪声、振动施工作业。旋挖钻是地铁车站围护桩施工中必须使用的大型机械,但施工中噪音很大,为了减小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市轨道公司要求施工单位尽量将施工中的各种振动性作业安排在昼间进行,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合理布局施工设备、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1号线老城区施工过程中不断改进爆破科技,减少对地面的震动,后来在中心城区直接放弃爆破施工,改用悬臂掘进机。根据现场调查,各施工单位均在施工场界修建高2~3米的围墙,降低施工噪声影响。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基本安排在远离住宅的一侧,并严格控制车辆运输作业时间。

 

地下水不是简单的抽排

在贵阳修建地铁,下穿河流、路遇溶洞是常事。

虽然已过去两年,但中铁十四局项目工程师田飞虎仍清楚记得,2014年8月18日凌晨的那一幕。当天,1号线雅关~蛮坡区间左线施工时突然揭露大型溶洞,不到20分钟,4个工作面就灌满水,到当天下午4时,已将36米深的竖井灌满,涌水量约18000立方米,原有的龙潭口常流泉出现断流。

田飞虎明白,若利用原溶洞通道排水,排水能力不确定,且易受堵塞,不确定因素多,特别是地下水的保护没有把握。“地下水不能简单的抽排,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地下水平衡。”因此,他们决定采用“高效替代”方式,新修筑一个排水通道来代替原有排水通道,使地下水沿该通道引入新修的麻冲大沟排出,再在洞外附近设置排水竖井将水引入,使地下水从地表排出。

最终,这个绿色方案很成功,不仅保证施工进度,又保护地下水资源不被破坏,还大大节约抽水设备的投入。

 

全封闭绿色施工车间

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在贵州省率先采用新型玻璃石棉夹心复合板搭建全封闭绿色施工作业车间。该车间围蔽施工优势明显,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防护棚采用轻型网架结构,既保证最大限度减少材料用量,又能满足大跨架设的需要,内部安装特殊除尘设备,首先通过负压除尘的方式过滤95%的粉尘,再采取水雾喷淋进一步降尘,最后采用特殊材质的防火吸音板把整个施工作业空间内的扬尘点、噪音源进行全封闭。相比普通的彩钢瓦封闭,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粉尘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减轻施工噪音对周边市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还能有效防止不利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同时有利于现场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具有金属质感的作业间外立面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有效改善了工地形象,美化了市容环境。

 

补好施工“伤疤”

在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难免会出现工程开挖裸露边坡。市轨道公司在奋力推进轨道项目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思考如何将贵阳轨道1号线打造成绿色生态景观线路。围绕“生态修复,车中有景——再造绿荫环绕”的设计理念,市轨道公司对1号线沿线的边坡采用纵向垂直绿化与横向平面绿化的处理形式,确保步移景异、处处有景。

针对1号线沿线的边坡处理,市轨道公司通过采用植生袋与种植油麻藤等攀爬植物的方式,结合在周边山体绿化基础上加种香樟、广玉兰、泡桐、栾树、杨树等常绿和落叶乔木,丰富山体的季相变化,让山体四季都有景可观。同时在边坡加入一定比例的花种、草种,如百喜草、画眉草、马尼拉等。如1号线雅关隧道洞口,市轨道公司通过在洞口两侧平台设置花池,种植小灌木迎春、植油麻藤以及小叶黄杨等,并撒草籽,花种。右侧坡面采用植生袋防护,并移植灌木,以突出区域内的生态多样性与季相特点,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针对边坡绿化过程中部分边坡植草绿化效果较差的问题,市轨道公司要求施工单位改良边坡土质,及时补种草籽及灌木,加强追肥养护,确保绿化植物生长良好;对部分高陡边坡及挡土墙工点,要求设计单位优化方案设计,因地制宜地采用花池、垂吊植物、攀爬植物等方式提升绿化效果;对红线外的施工临时场地,也要按照相关规定恢复绿化植被。

 

长大坡道关键技术节能环保

1号线从观山湖区到主城区落差220m,且主要集中在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区间,该区间直线距离3.7km,落差161m,自然坡度达54‰,创造了国内轨道交通线路高差的新纪录,超过了普通直线电机车辆的爬坡能力。

根据对1号线长大连续坡道段的工程特点、难点和运营安全考量,市轨道公司超前谋划,联合中铁二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向省科学技术厅申报了“山地城市轨道交通长大连续坡道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以期通过研发长大连续坡道关键技术,确保轨道交通施工及运营的安全,因地制宜采用环保节能新技术和工艺,把1号线打造成国内节能环保景观示范线。

为确保运营的安全,该段在道床、减振等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列车的平稳运行。在运营前,做好长大连续坡道各种预案,采用“隧道高点排烟、隧道低点送风”的通风运行模式,优化相应的消防报警装置、应急照明、区间消火栓等措施。

为了解决上坡电能消耗大、下坡制动发热和回收动能等问题,市轨道公司创新采用在长大坡道供电分区内将上、下行直流牵引网并联供电技术,同时设置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从而有效利用列车再生制动能量。该方案实施后,既能大量节省运营电费,又不影响供电的高可靠性。

贵阳轨道交通还采用了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在整个轨道交通供电线网上实现了列车电制动时多余能量的回馈和吸收,并根据吸收功率的大小自动调节导通比以维持线网电压恒定,充分利用列车制动所产生的电能,并有效地减少隧道内因电阻发热而产生的温升,起到化害为利,节能减排的作用。

 

车辆段及停车场采用绿色环保新理念

车辆段及停车场采用高绿色覆盖率设计方案,运用库、检修主厂房等生产用房屋顶采用生态绿色设计,地面采用乔灌木间种及种植草覆盖等设计,做到土地绿色覆盖90%以上。

在环保节能方面,轨道车辆采用电力驱动,场站公共空间采用变频空调,施工材料、装饰装修采用国家或者行业认证的环保材料,机电、系统电气元部件、线缆等材料也都采用国家或者行业认证的节能环保产品。

 

轨道交通建设,绝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或者几条线通车,关键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给市民提供一个优质的出行服务。在贵阳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中,始终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坚持“生态地铁——引领都市美好生活”的企业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及贵州省海绵城市倡导,探索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融入设计工作,不仅要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乘车体验,也要让市民在乘车过程中感受爽爽贵阳的山清水秀,为生态文明建设绘上靓丽的色彩。

image002.jpg

绿树成荫的宝山路

 image004.jpg

悬臂掘进机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噪声影响

image006.jpg 

隧道地下水汇成一条“小河”

image008.jpg 

全封闭绿色施工作业间将大部分噪音、扬尘与闹市隔绝

image010.jpg 

雅关隧道口边坡绿化效果图

image012.jpg

因地制宜补好轨道1号线沿线施工“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