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公示公告

走进贵阳 ---- 一名建设者心中的贵阳

发布日期:2014-04-09

字体:

    去年9月份,当我接到去贵阳修建轨道交通1号线的通知时,我仿佛闻到了茅台酒的芳香,同时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象也不由地浮现在脑海里,贵州的文化和秀丽的风光早已使我垂涎欲滴。
    这么多年参加铁路建设,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于贵阳确只是路过,从来没有在长住过。这次修建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有幸来到贵阳,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使我有机会走进贵阳了解贵阳。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的东南部,云贵高原的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山地居多,素以“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还有苗、布依、侗、彝、水、仡佬、瑶、满、仫佬族等少数民族,   贵阳是贵州的省会,是贵州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资料显示,这里四季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季最低温度5度左右,夏季最高温度24度左右,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说,据说每到酷暑时接节,全国各地避暑旅游的人云集贵阳,大小旅社爆满,不提前预约根本没有旅社可住,可见“爽爽的贵阳”名不虚传。
    到了贵阳我才知道,贵州为什么简称“黔”呢?原来今天贵州的一部分,在战国时属于楚国的黔中。秦朝在此设立黔中郡,及至唐朝建立黔中道,建黔州郡,设黔州都督府,这就是贵州简称“黔”的由来。“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归顺,宋朝在敕书做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之说,这是贵州最早的记载。明永乐十一年(1413),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而贵阳的由来,是中国以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贵阳”因城区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素有“山国之都”之称。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生产乐器“筑”而闻名,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或“金筑”。
   贵州虽有众多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小吃名闻天下,但我认为最有意义的值得敬仰的是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在这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顺利到达陕北,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假如没有遵义会议,以后的结果还很难预料。从这个意义上讲,说遵义是  新中国的摇篮,一点也不为过。同时,也为贵州历史写下浓墨重彩可歌可泣的一笔,成为后世留下来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红色旅游资源。
    今天来到贵阳,修建轨道交通1号线,看到陈刚书记“举全是之力,打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迎接贵阳地铁时代的到来”号召为之震撼。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阳,选择占地省、能耗低、环保无污染、安全、快速、运量大的轨道交通,无疑是最佳的决策。对于缓解交通堵塞,提升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回应市民祈盼,打破交通拥挤瓶颈,无疑是最有效、最实用的办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我所从事的轨道交通1号线2工作段的施工中,我们也深切的感受到全市支持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的氛围,我们建设单位几乎没有工程建设以外的其他困扰,因为“举全市之力打响轨道建设攻坚仗”的号召,这些问题轨道建设与营运指挥部早就给我们想到了,提前排除了,我们只需要专心致志搞好工程建设就行了。在这方面,和以往建设的其他项目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有理由坚信,在贵阳人民共同努力下,乘着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东风,贵阳一定会脱引而出,成为一匹后起之秀的黑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不可阻挡。


( 作者系:中铁十一局贵阳轨道交通第二工作段项目部支书 楚虎山)